伴隨著每天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從東方升起,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的寧夏寶豐光伏發電有限公司農光一體化項目內16萬畝的光伏板在自動化控制下朝向東方,迎接朝陽正式開啟了“光合作用”下綠色生態資源循環利用的一天。
“7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漠,光禿禿的什么也沒有?!睂氊S新能源發電公司總經理張本林回想起剛到月牙湖鄉時感嘆道。
如今走進寶豐農光一體化項目現場,一望無垠的光伏電板在太陽光下熠熠生輝,每隔一段時間便會聽到錯落起伏的“嘎吱”響聲,依托國際先進的光伏組件和智能追光技術,這些光伏板如向日葵一般,精密捕捉陽光。在華為智能化運維手段的支持下,應用帶傾角平單軸自動跟蹤技術,讓每一串太陽能組件都能通過智能算法找到最佳角度,最大限度確保光板吸收每一縷陽光,在提高發電量的同時保證光伏電站安全、高效、穩定運行。
工作人員楊柱生向記者介紹道:“光伏板通過合理遮光,為農作物、畜牧養殖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還可以有效減少蒸發,并抵御惡劣氣候條件。此外,還能阻隔部分紫外線,有效減少病蟲害,打造綠色生態農業?!?/span>
光伏板下方的機枸杞、苜蓿、中草藥等作物在光伏板的“庇護”下茁壯成長,基地內8000余畝的枸杞,全部采用以色列耐特菲姆先進灌溉設備,結合水溶肥使用技術和信息化質量追溯體系,在有效節約水資源成本基礎上推動枸杞高質量發展。
2013年起寶豐集團對項目園區的16萬畝荒漠化土地實施可持續生態修復,因地制宜種植枸杞、苜蓿、經濟林、中草藥等經濟作物,總面積超過1萬畝,把原先不到30%的區域植被覆蓋率提高到如今的85.1%。
“現在,‘上方光伏發電、下方生態治理’的“農光一體化”發展新模式,切切實實讓這邊荒漠披上了綠色,也成為了移民群眾的金沙地?!睆埍玖指嬖V記者,整個項目園區每年的光伏組件清潔、田間管理養護等工作,能創造勞務用工機會達10萬人次,帶動興慶區月牙湖周邊移民搬遷群眾就地就業,不僅提供就業崗位,還提供學習技術的平臺,幫助他們轉變為具有技能的產業工人,持續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
移民群眾周媛媛說:“每年6-7月份這段時間就來到園區摘枸杞,在太陽板底下干活也沒那么曬,還挺涼快的。摘1公斤枸杞7塊錢,這樣一天下來能掙個200多塊錢,挺好的!”
自2015年落地興慶區以來,經過7年的建設發展,寧夏寶豐光伏發電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和地方重大戰略號召,秉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依托西北地區充足的風光及土地資源優勢,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總裝機量1GW,占地面積3萬畝,每年綠電發電量17億度,可節約標煤55.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9.5萬噸,每年為寧夏增加約223萬噸環境容量。
“未來,將積極推進已核準的200MWp平價光伏項目建設,把項目裝機量規模擴大到2GW,高標準推進綠色電力發展、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為銀川市、興慶區經濟社會發展增光添彩,為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貢獻力量?!睆埍玖终f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