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
——在興慶區大新鎮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報告
(2021年9月14日)
董??雪
各位代表、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大新鎮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和建議。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2016年以來,在興慶區委、政府和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大新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2次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緊扣區委“4226”工作思路,以初心使命凝聚奮進力量,以擔當實干保持奮斗底色,圓滿完成大新鎮四屆人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預計2021年,大新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0655元,是2016年的1.47倍;村集體收入597萬元,同比增長8%,是2016年的1.46倍,3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百萬元。
一、突出產業發展、綜合實力大幅躍升
城鎮化建設穩步推進。累計完成京藏高速公路改線、寶豐健康城、興慶區農業高科技產業智慧示范園區等30余個項目征地拆遷任務,拆除村、棚戶區721.8萬平方米,征收各類土地2萬余畝,建設前程家園、大新家園、燕祥家園、章子湖家園、楊家寨安置區等12個安置區,安置住宅面積達138萬平萬米,10461戶村民出村入居。大新農商實業有限公司、眾合物業、燕宏祥物業公司發展步入正軌,提供優質服務;恒大珺睿府、萬科城市之光、碧桂園天譽名邸、中房東方賦等高端住宅項目建成;新城控股吾悅廣場商業綜合體強勢推進,社會投資類項目帶動成效顯著,城東板塊資產溢價明顯,商圈經濟凸顯活力。
二、突出產業優化,經濟發展穩中有進
特色產業持續發展壯大。設施蔬菜種植2.6萬畝,露地蔬菜種植5317畝?;ɑ墚a業穩步提升,鮮切花、盆栽植物、觀賞苗木等種植面積達1.28萬畝,以綠之川為代表的6家合作社初具規模,年收入達5000萬元,愛必達花卉、宏茂園藝等7家公司探索科學種植,盆栽年銷售量800萬盆。畜牧業“出戶入園”圓滿完成,搬遷重點養殖戶3家,探索養殖業異地發展新模式,大新村、新渠稍村、新水橋村165畝肉牛養殖基地建成使用。
三、突出綠色發展,城鎮面貌顯著改善
人居環境持續優化。累計投入1200萬余元完善上前城康居南區、燕興花園、燕鴿五隊商業網點等小區基礎設施,投入416萬元維修改造燕慶街人行道、綠化帶,投入190余萬元實施供暖管道集中并網,建立2個封閉式清潔煤配煤中心,改造完成15臺82.5噸燃煤鍋爐,修建農村道路3.15公里,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文明創建持續推進,整治占道經營960起,清理廣告5000余條,修復公共設施1260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碩果累累,拆除大棚房等違章建筑29.6萬平方米、旱廁484座,整治村道5條,清運生活垃圾450噸,塔橋村污水收集排放工程順利實施。
四、突出惠民利民,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民生福祉持續增強。累計投入民生保障資金2700萬元,完成抗震宜居危房改造任務478戶,完善兒童之家19個,建成老年活動中心18個、日間照料室6個??平涛男l欣欣向榮。新建科普圖書室18個、宣傳教育陣地19個,開展科普宣傳15期。新增學校4所,學位3200個,開展“送春聯、送福字”活動80余場,“我們的節日”活動325次,家風家訓主題活動200余場,受益人群達1.5萬余人。新建社區衛生服務站5個,發放自治區民生計劃貧困“兩癌”婦女救助金40萬元。
五、突出基層治理,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推進和諧社區建設,新成立社區7個,劃轉燕鴿湖社區6個,新增服務97493人,累計投入1000萬元打造新安社區、銀橫社區等陣地,建設2個市民驛站,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持續深化“三大三強”行動和“兩個帶頭人”工程,培育村后備干部27人,致富帶頭人58人,有效保證鄉村治理工作深入推進。培育良好鄉風文明,組織紅白理事會培訓150場,勸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50余場。疫情防控期間,整合社會各界力量,發動轄區志愿者5648人,扼守銀川東大門及居民生活家園,累計入戶核查6.09萬戶14.65萬人。全鎮上下一心,民族團結友愛。
2021年,面對疫情的反復,我們堅持科學精準抓防控、重常態,疫情防控取得明顯成效
一年來,嚴格落實“四五六七”居家隔離工作法,常態化落實“三返”、“七個一”、境外返銀人員“六包一”防控、“遠程視頻監控”居家隔離等管理制度。累計投入資金12萬元,發動志愿者470余人,落實14天居家健康監測485人,接種疫苗1612631劑次。
一年來,我們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城鄉治理水平提檔升級
產業發展融合并進。打造宏茂大新花卉小鎮,覆蓋面積1000畝。種植設施蔬菜4548畝、露地蔬菜1380畝、鮮切花396.6畝、盆栽植物789.7畝、觀賞苗木1012.9畝、玉米1180畝。投資260萬元,改造燕鴿村38棟溫棚,提供就業幫助100余位,預計年產值336萬元。建設大新鎮肉牛養殖基地,占地面積165畝,共3個養殖園區,預計村集體年收入15萬元。
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建設楊家寨安置區幼兒園,占地8.5畝,建筑面積4120平方米,規劃教學班9個,提供學位270個。清運銀川市第一再生水廠渣土、生活垃圾12.3方,投入資金443.7萬元。實施上前城康居北區自來水改造項目,投入資金367.34萬元,解決居民用水難題。推進新水橋村1-5隊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燕慶公司燕慶四隊棚戶區改造項目,簽訂協議117戶,返還安置面積27739.73平方米。完成章子湖公園提升改造工程,征收土地142.92畝,房屋3133.89平方米,補償資金9391225.2元。
碧水藍天精準守護。開展整改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投入資金8.3萬元,出動志愿者1000余人次。穩步推進農田恢復,拆除廢舊溫棚131棟,修復溫棚142棟,恢復耕地300余畝。扎實開展環村莊綠化及新京藏高速兩側整治工程。全面整治轄區莊點巷道、房前屋后,動用機械158臺班,鏟除空地、溝渠雜草106畝,清除建筑、生活垃圾352噸。嚴格落實河長責任制,巡查溝渠湖泊3萬余次,推動轄區黑臭水體治理進程,加強“散亂污”治理,建立巡查機制,日夜巡查、持續管控。
人才建設逐步優化。立足事業發展需要,選拔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干部進入領導班子,平均年齡38歲,均為大學以上學歷。順利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選優村“兩委”后備干部32名,選錄社區骨干150人,村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下降4歲,高中及以上學歷提高到66.7%,社區干部隊伍呈明顯的年輕化、專業化、高素質特征。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全年發放各類困難人群救助資金261萬元,就業社保補貼446萬余元,辦理養老保險4139人、醫療保險39811人。組織開展農村戶自主遷徙農民工調查5087人,辦理招聘會4次,辦理就業創業證685個,就業援助350次。發放退役軍人雙擁卡45張,優待金454552元。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一年來,我們優化基層治理體系,促進轄區文明和諧
機構改革成效顯著。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立“五辦四中心”,嚴格精簡編制構成,現有行政人員編制21名,事業人員編制27名。優化人員結構,定崗定責。轉變政府職能,全方面服務居民。競聘上崗,增強干部主動性,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安全生產穩中有進。開展安全生產及消防安全專項整治工作95次,出動人數270人次。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2183份。檢查宗教場所11家、校外培訓機構65家、?;髽I13家,查處轄區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50余起。
信訪工作形勢平穩。接收處理來信來訪轉辦件46件,“12345”一號通平臺督辦單2880件,上級交辦案件12件。嚴格落實“六包一”責任制,召開重點信訪工作會議16次,重大節日及活動期間無進京上訪情況。??
司法職能不斷強化。開展普法講座宣傳活動36場次,發放宣傳材料1000余份,接收社區矯正人員45人,組織社區矯正人員集中教育8次,公益勞動8次,走訪談話180人次。調解案件63件,開展矛盾糾紛排查68次。
一年來,我們持續改進作風效能,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嚴格落實依法行政相關政策規定,嚴格執行“三重一大”民主決策制度,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責,全面梳理行政權力、公共服務清單,強化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等職責,不斷提升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總體工作部署,開展“服務企業年”活動,全方位、跟蹤式服務民營經濟發展。深化政務公開工作內容,及時公開單位財政預決算及其他應公開信息73條。
推動廉潔政府建設。自覺接受鎮人大監督,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件。黨風廉政常抓不懈,嚴格落實領導干部一崗雙責,層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深入推進干部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切實營造清正廉潔的政治生態。積極配合銀川市委第十一輪巡察“回頭看”工作,整改立行立改問題4件。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我們經歷了疫情帶來的低谷,但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團結奮進,一往無前,迎來了經濟復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興慶區委、政府,大新鎮黨委的堅強領導,離不開轄區干部群眾的群策群力。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大新鎮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和薄弱環節:優勢特色花卉產業后勁不足、可持續發展項目儲備不足、營商環境有待改善,社會治理方式有待創新、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高、城鄉外來人口管理難度較大。對此,我們將繼續努力,采取有力措施,切實予以解決。
今后五年目標任務
總體工作思路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扎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區市黨委、興慶區委的各項決策部署,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主動融入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發展戰略,緊跟興慶區委“4226”總體發展思路,立足自身優勢,打造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的聚集地,推動“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
今后五年奮斗目標是:預計2026年大新鎮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541元,年均增長6%以上;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871萬元,年均增長率8%以上。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鄉村環境更加宜居、產業布局更加合理、城鄉一體化建設基本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趨于成熟、農業產業化基本實現。
一、抓項目建設,夯實發展基礎
堅定不移走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路子,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依托轄區區位產業交通等優勢,全力打造銀川東部發展經濟帶。
突出抓好項目建設,穩步提升項目質量。牢牢樹立“項目為王”的思想,根據區域優勢、戰略定位和發展重點,科學謀劃項目布局、項目建設、經濟發展,積極爭取國家、區市重點項目在大新鎮實施。依托興慶區數字產業經濟園、興慶區國際花卉產業園等產業集群,帶動周邊地域發展,形成一定的產業集群帶。利用距離銀川市區、蘇銀產業園、綜合保稅區近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引智力度,抓住新舊動能轉換、產業融合、特色培育、差異化發展等主題,通過領導招商、以商招商、定向招商、特色招商、節會招商等多種方式,拓展項目發展外延,豐富項目發展內涵。積極對接自治區、銀川市商務、自然資源、農業農村、住建等廳局,爭取相關項目資金。抓好重大項目、優勢項目的建設投產達效工作,轉變服務理念,為企業提供保姆化一站式服務,為項目建設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逐步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徹底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協調銀川市和興慶區實施燕慶街打通工程、銀通路拓寬改造工程、銀佐路改造工程、海寶路延伸工程、六盤山路打通延伸工程,構建全新銀川市東部交通網,建成交通便捷、設施完善、功能齊全、舒適宜居的特色鄉鎮。
突出抓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經濟發展新動能。繼續強化農業產業發展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力度,不斷完善水、電、路、溝、渠等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發展環境。持續豐富花卉、采摘果蔬等農業產業種類,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探索發展“村社一體、合股聯營”模式,推進農業產業現代化。依托新舊京藏高速產業帶劃分北片、中片、南片產業發展集群。堅持“突出主導、多元互補、訂單種植、錯季銷售”的原則,打造優質冷涼蔬菜種植示范點1個;盤活興慶區農業高科技產業智慧示范園區,發展鮮花及綠植苗木產業,規劃改造設施大棚,引進多品種鮮花種植培育,開辦花卉苗木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建成區域性花卉及綠植苗木交易集散中心。以轉型服務業為突破方向,對接康養、物業服務,從安置區物業向辦公物業、園區物業、公共場所物業服務延伸。全面推進大新鎮土地權改革,配合銀川市、興慶區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積極推進大新鎮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工作,力爭于2023年底實現既定目標任務,農村土地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帶動農民財產性收入明顯提高,土地權改革紅利充分顯現。新渠稍村、大新村、新水橋村月牙湖鄉異地肉牛養殖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形成規模,拓寬增收渠道。協調一二三產業融合,繼續走好農業老路子,開拓服務業新路子,打造“宜居宜業小鎮”。
二、抓城鄉環境,提高幸福指數
牢牢把握銀川市東擴機遇,加大征地拆遷、拆舊建新工作力度,重內涵、提品質,穩步提升城郊結合部文明程度。??
突出生態優先,打造綠色和諧居住環境。合理規劃布局,沿章子湖兩岸建成綠色長廊和森林休閑公園,聯通北片、中片產業基地,形成集群效應,吸引人流。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動員群眾開展“三清一改”,創建“美麗庭院”。緊緊圍繞興慶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引領區為目標任務,實施生態提升和保護工程。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全面實現水肥一體化;嚴格落實河長制,以推進“清河行動”為主要內容,持續推進整治侵占河湖水域及岸線、排污口封堵、小散亂污企業水污染、居民生活污水等專項整治行動,對轄區內12處溝河湖泊進行全面管理。積極聯系對接銀川市、興慶區相關部門,在主干要道、交通節點處打造小微公園、街頭綠地和社區公園。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突出提升市民素質,努力創建文明村鎮。以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目標,以“講文明、樹新風”為抓手,持續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在原有2個市民驛站的基礎上,新建3個市民驛站。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和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效,形成長效機制,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以政府購買服務、積分銀行、志愿者服務之家的形式,鼓勵轄區居民成立志愿者服務隊伍,引進第三方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大力治理“黃賭毒”等不良社會現象,進一步凈化社會文化環境、網絡環境和社會風氣。抓好服務行業窗口建設,力促鄉鎮形象顯著提升。持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舉辦鄉風文明大會等特色文化活動,培育模范人物示范引領,樹鄉風強民風,積極創建自治區級文明村2個,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豐富群眾生活,增強內生動力。進一步完善紅白理事會章程、修改完善村規民約。依托黨群活動中心、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逐步構建良好家風、文明鄉風、淳樸民風。
三、抓社會民生,營造和諧氛圍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黨委的全部工作中。
突出抓好鄉村振興,推動農業綠色高效發展。扎實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決策部署,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農村改革向縱深推進,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進一步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支持投入力度,依托新渠稍村花卉產業優勢、新水橋村蔬菜種植優勢等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加快健全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標生產,培育宏茂、錦繡、愛必達等農業龍頭企業標準“領跑者”,立足產業布局特點,打造特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突出抓好民生改善,不斷提升城鄉居民幸福感。持續增加群眾收入是最大的民生,是對轄區群眾的莊嚴承諾。我們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謀劃、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上發力、從擴大公共服務上施策,抓好增收措施的落實,確保今后五年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力爭高于經濟增幅,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共享改革紅利。構建產業發展新業態。圍繞興慶區數字產業經濟園,大力發展以“互聯網+”、高新技術、電子商務、文化創意、教育培訓、醫養一體、家庭服務等為重點的新興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降低創業門檻,拓寬融資渠道,加大政策扶持,讓有志于創業的勞動者、小微企業、“創客”就業創業,促進勞動力充分就業。提升教育發展新優勢。利用興慶區高端住宅項目紛紛落地優勢,積極對接區市、興慶區相關部門,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新建和改擴建工程。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小飯桌、早托班的監督,確保安全規范辦學。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積極開展社會救助,落實社會弱勢群體生活補貼,確保他們老有所養、難有所幫、貧有所助。以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食品藥品安全區為契機,在食品安全領域全面落實“四個最嚴”要求,確保城鄉居民“舌尖上的安全”。深入推進文化體育惠民工程。繁榮文化體育事業,努力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和廣場文化、節慶文化等群眾文體活動,力爭扶持10個以上的演出隊伍,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突出抓好社會治理,保障社會和諧穩定。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建成大新鎮鄉村治理中心,實行網格化管理,加強聯防聯控,調動群眾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社會治安防控、公共安全預警等方面的積極性。建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長效機制,做到警鐘長鳴。持續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筑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線。強化重點地區返鄉人員跟蹤管控,加強宣傳引導,持續強化轄區群眾疫情防控安全意識,鞏固群眾支持、參與疫情常態化防控的良好氛圍。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積極申報全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加強安全生產大檢查和專項整治,完善城鄉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和物聯網建設,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維護轄區社會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同志們: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喚新作為。新一屆政府,我們將在中興慶區委、政府及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人大的監督支持下,繼往開來,砥礪奮進,團結一心,銳意進取,以飽滿的激情奮力趕超,以務實的作風促進發展,為興慶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引領區貢獻大新力量。
附件下載: